“只有写,才会写”|清华大学《写作与沟通》课开讲啦!
来源:“清华大学”微信公众号
“只有写,才会写。”在9月17日晚的*一堂《写作与沟通》课上,课程共同负责人、清华大学副教务长、教务处处长彭刚这样说道。选修了本学期《写作与沟通》课的200余位同学共同聆听了由彭刚老师主讲的导论课,接下来,他们将分为14个班级,在10位老师的带领下,针对不同的主题开展学习和实践。
彭刚教授讲授*一堂《写作与沟通》课
“汪鸾翔:一个清华国文教师的学术与生活”“诗与世界”“1980年代”“科学哲学”“智能时代”“爱因斯坦”……围绕着这些主题,授课教师将引导同学们通过高强度的阅读、小班研讨、一对一指导等方式,展开辩证思考,提炼形成观点,并按照学术写作规范要求进行文章撰写,同时通过课程讨论、论文展示等环节将沟通能力培养与写作训练自然融合。
“写作是思维的外化,写作训练首先是思维训练。”在*一节导论课上,彭刚向同学们强调了课程的定位,即分析性和说理性写作,而不是文学性或学术性写作。而写作思维的养成,则有赖于广泛多样的阅读所建立的知识储备,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开放包容的心态。因此,彭刚在课上指出:“好的‘写’者首先是好的‘读’者。”
贵州治疗癫痫病的医院有哪些?ustify; TEXT-INDENT癫痫病如何正确的做好预防: 2em; -ms-text-justify: inter-ideograph">故事有不同的讲法,道理有不同的说法。课堂上,彭刚信手拈来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,向同学们展示了写作者应当具备的对象意识和问题意识。“写作并非是简单的自说自话,而是人类彼此认知的桥梁。清晰的逻辑、建设性讨论和得体表达是实现有效沟通的要素。”彭刚说。
据介绍,本学期的《写作与沟通》课程将采取1学分和2学分两种课程并行的模式,每班均不超过15人。1学分课程由来自不同院系的合作教师开设,作为任选课程面向全校大一学生,开设6个主题,每个主题设1个课堂。2学分课程由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专职教师开设,面向计算机科学实验班、钱学森力学班、烽火班本科新生以及经管学院、生命学院部分本科新生,开设4个主题,每个主题分别设2个课堂。1学分与2学分的课程除了在授课周数和课程作业的数量上有差异之外,其他均按照课程统一要求进行。
为了开设好这门课程,清华大学于7月4日正式成立了“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”,目前已聘请了4位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。在课程负责人的牵头组织下,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的老师们在7-8月开展了教师培训、集体备课等工作,精心设计并认真准备课程。为保证课程要求和标准的统一,该课程要求教师的课程主题、授课内容需通过课程团队考核后方能开课,学生的作业评价需教学团队集中讨论之后确定评价标准,并通过开展定期的课程研讨、教学培训来保证不同课堂达到统一课程质量标准。
未来,《写作与沟通》课程还将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,探索分级教学、写作与沟通能力强化培训等教学模式,实现2020年本科生全覆盖,并逐步开展面向全校本科生的一对一写作指导,并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面向研究生提供相应课程和指导。
文 | 刘蔚如
图 | 凡草、苑洁
封面 | 何康
编辑 | 粽
(癫痫发作怎么办>清华新闻网9月18日电)
编辑:华山 审核:襄楠